⿂菜共⽣(Aquaponics)的起源
約⻄元 1000 年左右中美洲的 Aztec Indians 在的的喀喀湖(Lake Texcoco )⾯上⽤筏式床的觀念從事農業種植,進而至西元1150年阿茲特克人將植物種在湖邊淺水區固定或在水上使用木筏及其他料做成的島嶼,利用人工浮島的方法發展農業。 中國人則在唐朝(618年-907年)就有稻魚共生,利用田裡空間或人工浮島種稻兼養魚。
真正結合⽔產養殖和⽔耕的研究始於 1970 年代 . 這期間較負盛名的有 1980‘s 的 Dr Mark Mcmurtry / NCSU 和 1997 的Dr James Rakocy/UVI. ⾄今仍有多所⼤學進⼀步在研究這個科技。目前世界上⼤多數從事⿂菜共⽣的⼈基本上都傳承⾃UVI的Dr. James Rakocy,因此他也被稱為「⿂菜共⽣之⽗」。
例如在澳大利亞,由於受困於長年的乾旱缺水的氣候條件,當地園藝愛好者們成為魚菜共生早期的先行者。在知識和經驗分享的過程中,魚菜共生園藝得到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一場全球性的活動愛好。
如何能令「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排泄物與水中的有機質, 分解過濾成植物可吸收的無機盬後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系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的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
簡單來說就是「魚幫菜、菜幫魚」的生態循環系統,核心價值在於把養魚(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水耕種菜(水耕法Hydroponics)合在一起,便成為魚菜共生(Aquaponics),於經過設計規劃後形成的內循環封閉系統,透過養魚的水拿來種可以水耕的蔬菜,也不須添加任何農藥化肥、抗生素、生長激素之類的化學物,不但能做到最有效率的自給自足耕作,更是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
魚菜共生(Aquaponics)的關鍵在於利用有機質的分解的過濾系統,一般包含了, 固液分離的物理過濾及培養*硝化細菌,將氨、氮轉為亞硝酸鹽、硝酸鹽等的生化過濾,以及用於保持水溶氧的, 充氣系統等結構。
一個完善的魚菜共生系統在建置完成並穩定運作後,能觀察到作物及魚隻逐漸茁壯長大,收獲的成就感更是難以言喻。因此,魚菜共生除了生產糧食、友善環境的功能外,也能豐富精神內涵。
*硝化菌,在有氧的環境下將氨轉化成硝酸鹽,是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對水生生物的毒性,並為植物提供可吸收的硝酸鹽化合物。氨為魚類等水生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通過排泄作用和魚腮持續的排放,雖然植物在水中可吸收一定程度的氨,但由於氨的濃度較高(通常介於0.5和1ppm之間)可殺死水生生物。
魚菜共生的可取之處(優點):
- 聯合國將2015年這一年訂為「土壤年」,主要目標是讓土壤休息一年,而魚菜共生的其中一個優點就是無土栽培,也就不需要農藥,對環境保護有利。
- 而且魚菜共生適用於多種環境氣候,大部分的淡水魚種都可以在這個系統內生存,系統又能夠達到自我平衡,另外還有能夠量產、省水省電省勞力等等的優點,不得不說在現今擁擠又充滿污染的世界,魚菜共生也許是一個環保的好方法。
- 免卻連作障礙:魚菜共生系統不會出現傳統土壤栽培的休耕、輪作等障礙。也因而減少對農藥、化學劑的依賴,因傳統土壤栽培連作時會先進行土壤消毒,必然給下輪栽培帶來藥害。
- 簡易的封閉性生態系統也讓身在都市的我們能藉此好好觀察整個生態系的奇妙運作。
再好的也會有缺點 - 封閉系統的風險
雖然魚菜共生有眾多優點,但在此封閉系統生產上還是會出現一些風險,只要其中一項數值異常(例如調節硝化菌的多少),整個循環系統便會受牽連,必須定期關注以免失衡,即需要定期作檢查工作。
另外,魚菜共生系統中的蔬菜容易營養不良,尤其會有缺鐵的現象,因為魚與蔬菜的營養需求不完全相同,需要視情況補充適量鐵質,避免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
響應現今的共生理念,讓農場「帶進」每一個家庭,自給自足
隨著環保意識的宣揚,及對有機、天然食材的需求日益增長,越來越多香港人重視所攝取的食材是否天然、無毒且具綠色概念,因而魚菜共生的理念,備受矚目與肯定。
疫情期間,人們也開始在家尋找新的生活方式,手作、親子活動、植栽、烹飪與STEM教育等。因此我們Chill Living Plus將會為舉辦「夠Chill又夠Fun」的多元化工作坊讓大家一家大細參與。
資料來源:
1.https://www.wikipedia.org
大家都知道我們Chill Living Plus很注重水的重要,水尤以“百藥之王”,懂得選取有過濾淨水能力的濾水器,更有助加強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毒,讓我們維持健康,特此,我們為大家分享以下幾款市面能選購到又值得推介的濾水器,歡迎大家往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