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 21, 2024

STEM與STEAM

STEM與STEAM的定義

正如我們在另一文章《什麼是STEM?》介紹過STEM與STEAM的分別之處,從字面上很容易就能分別,就是多了「STEAM」多了一個A(ART,藝術)。

而根據鷹式教養的文章分享:在上個世紀末,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表一篇論文《型塑未來世界》,首次使用了STEM一詞。自那時開始,STEM被廣泛討論,時至如今也能看見許多玩具強調S.T.E.M。由於STEM一詞是由科學家們提出的概念,這些理工出身的背景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人文美學的重要性。因此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由Georgette Yakman和John Maeda兩人提出將藝術(Art)整合進STEM,成為一項全人教育。

為什麼小朋友需要STEAM教育?

科技大大改變工作。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工作大未來」報告指出,未來5年,全球將產生200萬個新工作,都在電腦、數學、建築和工程等STEM領域。

同時,700萬個工作將被機器取代。雖然STEM教育被廣泛討論及提倡運用,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有句名言叫「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STEM教育雖然培養了完備的邏輯能力與實作技巧,卻缺乏了人的溫度,或者缺乏創意、藝術與美感,似乎也難以適應未來的世界。

因此,STEAM教育逐漸成為現代主流,在2015年後,成了教育界的主流趨勢,除了培養孩子邏輯思維,還要培養藝術美感,結合理性與感性,成為一項全人教育,駕馭、超越改變、不被機器人取代,成為全球教育的關鍵目標。

同時,STEAM 5大精神包括: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提倡我們在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時,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與STEAM所倡導的學習精神符合。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

用藝術(Art)打破「常規」,讓人們創造更大價值

「藝術」是可以感動人的。「藝術」對於很多細節的東西是注重的,假如我現在要做出一個成品,從開始做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把比例的美感、造型的美感、色彩的美感、結構的美感、材料的美感等等都帶進去,所創造的成果將不只可以解決人的問題,還可以感動到人,因為它所呈現出來的會是精緻美麗、吸引人的,因為它更具有美感,甚至能創造出產品更好的價值。

藝術(Art)在STEAM擔當的重要元素

藝術在整合各科或驅動動手做的實踐上,是可以扮演統整的、協同的角色,甚至具有一些挑戰的、打破框架的效果。因為,藝術本身是跳躍性的,它較不受約束、擁有較多的抽象思考與狂想,再帶入科技、工程等學科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想像,更多挑戰現有框架的機會。而藝術教育所具備的功能,就是在培養孩子在視覺上擁有獨特的觀察與感受力,並透過不同的創作技巧,由內而外的表現孩子的圖像表徵。

STEM教育之宗旨跟一般教育之最大差別為,STEM並非單一學科之教育,而是將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整合在一起,連結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去思考、研究,並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過往多數人的學習目的只為考進名校、獲取學位、考好成績。要透過好奇心、終身學習、獨立思考等「三管齊下」才是新世代的造人才方向。STEM並不重視單一學科之考試成績,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之思考與應用能力。由於STEM的教育導向能有效整合不同學科知識,學習重心已由單一學科變為強化學生之綜合應用與思考能力。

讓STEM教育產出更多有趣的課程,透過小朋友的好奇心,好學心,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AM教育的5大核心是什麼?

強調在一個專題式課程中須運用科學(S)、科技(T)、工程(E)、藝術(A)、數學(M)中,兩個(含)學科以上的知識或能力來完成任務。

學生必須以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導向,發揮討論、合作或者使用工具來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中重視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並積極參與實作、自主創作與發現問題的過程。

課程的內容必須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觸發學生想探究知識的好奇心,課程結束後學生也能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五感即為五個感官,分別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在課程中透過感官體驗來學習,進而產生深刻記憶。

不論是STEM教育還是STEAM教育,相信很多家長父母最想子女能夠擺脫過往的「填鴨式教育」學習以及教育體制。所以積極將STEM、STEAM的互動且有趣味的教學模式引入教育體制以及校園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以扭轉傳統的刻板無趣的教育。

資料來源:

1.鷹式教養:https://projecteaglet.com/steam-education/

2.STEAM教育懶人包

STEAM 兒童興趣班|STEAM-Kids Interest Class

Back to Top